最近愛修園何志勇牧師寫了一本「聖靈第四波-聖靈運行的十大趨勢」,印象中裡面分別提到兩個趨勢為聖徒運動與教會繁殖(家教會)運動。這些走向或趨勢不過是恢復神的全備真理,為要預備承接末後的復興迎接神的來到。
相信一些神的真理不會只是停留在知識,而會確實的貫徹執行在我們的信仰生活。上述兩個趨勢似乎神要恢復信徒皆祭司的真理。其實在許多教會繁殖運動的資料裡也一直強調此真理的恢復與貫徹,其中在家庭教會成立手冊裡提到:
成立教會的工作,不再保留給受過多年神學院訓練的人來做了。它不再只是具有牧師頭銜的人的工作,也不再只是那些具有特殊恩膏的人的特權。我們雖然缺乏天生的能力或經驗,但聖靈卻不受此限。神所尋找的,只是一個樂意作僕人的心,以及願意傾聽祂聲音、跟隨祂領導的人。
你如果願意,神就要用你,神要你。問題是……你願意嗎?
- 德州一名客戶服務部經理在他的辦公室成立兩個小組,又在該鎮的另一邊成立一個小組。
- 一名印度家庭主婦一年內成立五十間教會。
- 印度馬德拉斯(Madras)一位博士和他十三歲的兒子,以及一名街頭小販共同成立一間教會。
- 一個退休中心(retirement center)的八十五歲老太太,在一個受助者社區(assisted living community)帶領一個小組。
- 在尼泊爾,年齡小到九或十歲的兒童,正蒙神使用來成立教會。
你有什麼藉口呢?
從歷史的觀點來看,神正在動工,要取回祂的新婦(教會)。從祂在使徒行傳的原始藍圖起,教會就一落千丈。新約教會是個滿有動力又活潑的有機體,每個人都重要,也各扮演一個積極的角色。他們大多在家裡聚會,天天一起分享他們的生活。那比較像是一種生活方式,而非一系列的聚會或教導。然而,在君士坦丁大帝的統治下,基督教成了國教,很多改變隨之而來,教會也和社會的其餘部分一起走入歷史上所謂的「黑暗時代」。
神正強調管理教會的方式必須從根本改變。在每一洲,植堂運動主要都是以小組為基礎而紛紛出現,無論小組是在家裡、辦公室、工廠、學校、或大家花時間聚集的任何地方。小組由平信徒帶領,神職人員和平信徒之間的區別逐漸消失。他們積極傳福音,剛信主的人很快就接受門徒訓練,然後差派出去,自行成立新的教會。小組不大講求形式。聚會時間(經常以一頓飯為基礎)是有機體,自由流暢,具體滿足與會人士的需要。每個人都扮演一個活躍的角色,沒有人袖手旁觀! 「信徒皆祭司」這項宗教改革的中心目標,只是神學上恢復了,實際上並沒有。它主要還是存在於書面上。在很重要的各方面,我們的教會依然向平信徒封閉。――詹姆士.魯茲,《開放的教會》
教會從主日崇拜,改變為天天敬拜。教會由一人主演的獨角戲,改變為「人人都是有君尊的祭司」。神說,「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,澆灌男人和女人,少年人和老年人,每一位。」教會從單一的崇拜用建築物,改變為每個家都是神的家。教會從會眾模式,改變為家庭教會模式;從大聚會,改變為「無論在哪裡,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,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。」教會從傳統的崇拜模式,改變為開放體系。在哥林多前書十四章26節裡,翻譯為「各人」(每個人)的希臘文原文用了三次。每個人都參與,這是一個人人參與的教會。
巴拿,《教會再臨》:幾乎每項偉大的運動都是一點一滴增長,而非一點一滴減少。信仰改革不會靠今天的各機構來點燃,也不會靠公開代表基督教會、能見度高的領袖來激發……這項運動的興起,是因為有一群同樣心志的人感到不滿足而願意採取行動,這股行動的巨浪持續翻騰所致……這暗示我們:教會再臨,不會是一個由神職人員帶動的宗教改革,而是由平信徒帶動,將屬靈的焦躁與虔誠爆發出來。
最有效的基層努力,是精瘦而流線型的聯盟。增加愈來愈多人並非目標;現有的教會人數已經夠多了,足以改變世界。新教會必須以合宜的觀點來動員大家,也就是基督教的內容、以及它在個人與文化上的應用。當這樣的事情發生時,大家就會懷著強烈的渴望來回應,希望有份於神的這項轉化運動。
在神的永恆計畫裡,祂在那裡等候與呼召,等候有人回應祂的呼召。你如果願意,神就要用你,神要你。問題是……你願意嗎?
←這是什麼?
留言列表